云南省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4—2030年)

2024.07.01
第一章  发展现状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关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云南文化事业的重要阵地,云南省博物馆迎来了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
       1911年,云南图书博物馆成立;1951年,云南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立,1959年更名为云南省博物馆;1965年,云南省博物馆迁入昆明市五一路2号(后改为118号);2015年,云南省博物馆迁入广福路6393号新址。
       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捐赠等方式,不断丰富馆藏,现有藏品230903件,其中一级文物509件,滇文化青铜器、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文物、古代书画等构成收藏的主要特色。
       科研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建立“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工作亮点频现;建立“木质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民族服饰保护与研究联合工作站”,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基本陈列正常开放,打造原创特色展览,引进精品展览,每年举办10个左右临特展;展览项目荣获“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等国家级奖项,展览工作不断迈步新台阶。
       云博美育等公共教育品牌逐步树立,馆校共建使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自主研发“云博健康系列”等750种文创产品,文创年销售额较2019年显著增长,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逐步实施,提升了文物数字化采集保护和展示利用的效率;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完成,精品文物虚拟展厅上线;升级信息技术水平,智慧化博物馆建设提速。
       目前,16个自媒体平台粉丝量超2800万,年阅读量超2亿人次,宣传推广创新渠道,原创栏目获评“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优秀项目”;新世纪以来,被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荣获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第二章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云南“三个定位”发展目标,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拓宽文物利用展示途径,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文明薪火,讲好中国故事。

第三章  发展目标
       到2030年,把云南省博物馆打造成为中国博物馆的西南高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发展成为国内博物馆中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引领性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阵地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要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规范学术交流管理,提高基础研究水平。鼓励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利用,推动特色科研体系构建;打造云南省博物馆研究系列丛书品牌;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建立南亚、东南亚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和专家信息库,完善面向南亚、东南亚为重点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
       二、完善藏品管理体系,加强馆藏文物保护。推进藏品盘库建档工作,健全藏品档案;合作共建纸质文物、纺织品文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寒区旱区生物考古等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南联合工作站;申报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三、构建特色展览体系,推出陈列展览精品。构建“文化的多元与一体”“自然的多样与和谐”“交流的通道与枢纽”加“前沿探索”的陈展“三加一”体系,打造博物馆界有示范作用的陈列展览品牌;加强策展人队伍建设,实施青年策展人计划;启动基本陈列提升改造。
       四、打造云博教育品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讲解员收入激励机制,创新讲解形式,提升讲解质量;构建公共教育新平台,实现品牌化运营;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加强培训管理质量;深化馆校合作机制,通过开展戏剧表演、系列研学、科普体验等,推动博物馆公共教育发展。
       五、创新文创开发思路,践行文物活化利用。在世博园等知名景区开设文创体验店,迈出文旅融合新步伐;充分发挥IP杠杆作用,将云博文创打造成一个集实品文创、数字文创、演艺文创、研学文创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品牌;到2030年,实现云博文创年销售总额超5000万元的目标。
       六、推广数字标准建设,创建智慧化博物馆。建成博物馆大数据中心,实施数据标准化、数据主题库和大数据能力平台建设,推动博物馆智慧化转型升级;加强数字文物内容创新生产和传播,推动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全领域应用;将云南省博物馆创建为全国智慧博物馆设计、建设“样本”。
       七、优化宣传传播质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媒体全网粉丝量超过3000万、关注人群超过4000万、推送信息年阅读量超过5亿人次的目标;官网上线英语、东南亚语等多语种网页;图书馆对外免费开放;推出数字出版精品,《云南文物》成为正式出版学术期刊。
       八、创建省级鉴定中心,提升鉴定服务能力。依托鉴定人才集中优势,面向全省文博单位开展文物鉴定业务;配合海关严守文物国门;建设云南可移动文物藏品数字鉴定资源库;整理完成流失海外云南文物清单;申报云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全面提升行业鉴定、司法鉴定和民间鉴定能力。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统筹。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统一领导下,馆领导班子加强统筹协调和实施组织,各部门细化任务措施并抓好具体落实,切实推进规划落地见效。
       二、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博物馆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构建共享平台,有效提升人才队伍能力水平和干事活力。
       三、加强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单位采购、合同、资产、财务、课题、信息、安全、人事、分配等管理规定,健全补齐制度建设中的短板弱项,为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保障。
       四、加强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经费投入,探索藏品资源开放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展览、研学和文创开发,有效拓展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渠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