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空和尚(1864—1922),三岁丧父,五岁丧母,七岁入昙华寺为僧,稍长从师于王仲瑜读儒书,通文意。续亮主持圆寂后,继掌昙华寺为主持,称“嗣临济正宗第四十二世本常映空和尚”“诵经余暇,稿者灌之,瘠者粪之,远扬者翦之,丛生者芸之”“窥其园,则名花罗列,落英空”“游人随喜入其门” ,映空和尚“遂以善艺花名于滇中”(《释映空塔铭》)。朱德慕方丈映空和尚之名,常到昙华寺对弈品茗,观花赏兰,情趣相投,同映空和尚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2月初,朱德再次来到昙华寺,写下诗文赠映空和尚。
1909年春23岁的朱德步行来到成都,找到好友秦昆,经过70多天的长途跋涉两人来到昆明。朱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兵科,后因成绩优秀进入特别班。1911年毕业后,入新军七十四标(团)任职,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1920年冬,任滇军第二军少将旅长。1922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1922年朱德即远涉重洋到德国柏林,找到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负责人周恩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无产阶级的革命生涯。
《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是一件真实反映朱德早年革命活动中思想状况的珍贵实物资料,碑文全文如下:
敬赠映空大和尚雅鉴:
余素喜泉林,厌尘嚣。清末叶,内讧未息,外患频来,生当其时,若尽袖手旁观,必蹈越南覆辙,不得已奋身军界,共济时艰。初意扫除专制,恢复民权,即行告退。讵料国事日非,仔肩难卸,戎马连绵,转瞬十稔。庚申冬,颁师回滇,改膺宪兵司令,维持补救,百端待理。虽未获解甲归田,较之枪林弹雨、血战沙场时,劳逸奚啻天渊。公余,尝偕友游昙华寺,见夫花木亭亭,四时不谢,足以娱情养性。询,皆映空大和尚手植,且募修庙宇,清幽古雅,洵属杀费苦心。与之接谈,词严义正,一尘不染,诚法门所罕觏,爰为俚言,以志欣慕。
映空和尚,天真烂漫。
豁然其度,超然其象。
世事浮云,形骸放浪。
栽花种竹,除邪涤荡。
与野鸟为朋,结孤云为伴。
砌石作床眠,抄经月下看。
身之荣辱兮茫茫,人之生死兮淡淡。
寒依日兮暑依风,渴思饮兮饥思饭。
不管国家存亡,焉知人间聚散。
无人无我,有相无相。
时局如斯,令人想向。
中华民国壬戌年孟春月西蜀朱德敬赠
在碑文的散文序中,朱德记述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喜爱泉林的清幽和宁静,厌恶尘世的喧嚣和邪恶。然而清朝晚期,国事衰微,内忧外患,清政府对内反动镇压,且军事冲突和斗争不断,对外屈膝求和。朱德认为在这样的时局下,如果袖手旁观,不救亡图存的话,中国必将重蹈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的覆辙。为救国救民,朱德投身军界,探索救亡图存之路,这是青年朱德的一个重大转变。他投身于云南陆军讲武堂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的思想迅速地变化着,阅读在学校秘密流传的各种革命刊物,在范石生的介绍下,他毅然宣誓加入中国同盟会。加入同盟会标志着朱德立志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他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戎马生涯十年。1920年冬,护法滇军班师回滇,朱德改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后接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期间,他关心百姓疾苦,稽查私贩鸦片毒品,整顿市容,为百姓兴利除弊等。
朱德钦佩和赞赏映空和尚正直和“词严义正、一尘不染”的人品。在碑文的韵文诗中,朱德盛赞映空和尚的率直豁达与超凡脱俗,把世事看得有如浮云;修身养性,栽花种竹,除去邪恶,涤荡心灵,与鸟为朋,结云为伴,砌石作床,月下抄经的闲情雅致;把荣辱生死看得很淡的境界。后笔锋一转,写出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不能置国家的生死存亡于袖手旁观,然而当时时局动乱,朱德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担忧。
《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是朱德早年思想活动的一件极为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是朱德脱离旧军旅生涯走上革命道路转折点时期的重要见证物。
(撰稿:陈燕 编辑:陈金珊 制作:蒋波 审核:叶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