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副研究馆员
蔡雪,女,汉族,群众。博物馆专业技术副研究馆员,工商企业管理本科学历,现任云南省博物馆文创开发中心副主任,为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及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9年毕业,就职于云南省滇剧院,从事演员工作;2003年,调入云南省博物馆工作,先于云南省博物馆社教部工作,后2020年博物馆成立文创开发中心,就任部门副主任,并延续至今。
一直从事社会教育及文创研发管理、销售等相关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及文物的文创研发、博物馆教育、创意开发研究及观众研究工作。
1999.7—2003 .7 云南省滇剧院从事演员工作。
2003.7—2006.6 云南省博物馆展览部工作,从事博物馆宣传、教育、推广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销售、管理工作。
2006.7—2020.7 云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工作,从事社会教育、展览、文创开发、销售及管理等工作。
2020.7—至今 云南省博物馆文创开发中心工作,担任部门副主任(主持工作),从事文创开发、销售、管理等工作。
陈燕副研究馆员
陈燕,女,云南易门人,彝族,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2004年9月,攻读云南民族大学历史学专业,2008年7月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云南民族大学历史文献学(古籍整理与研究)专业,2011年7月获得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同年入职云南信息报(南方报业集团)、云南大学出版社,从事编审校工作,其间通过国家统一专业技术考试,获得国家编辑中级职业资格证。2016年考入云南省博物馆,就职于保管部,现就职于信息影像部。期间,抽调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抽调省委宣传部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等。
主要研究方向:古文献、金石学、云南地方历史与文化等。主要学术成果:出版专著1部、合著1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发明国家专利2项(合作)。曾受聘担任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和答辩委员等,曾多次受邀参加古文献学、金石学、历史学、古文学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
专业技术工作:(一)图书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主要负责图书分类整理、编目查询与借阅、管理和出库等工作(如古籍整理和研究、图书“一物一卡”等)。(二)文物保管、研究与展示工作,主要负责陶瓷类文物保管、整理与研究等工作(如云南青花瓷器保管员、大型原创展览“碧血千秋——滇军60军出滇抗战纪念特展”担任策展人之一等)。(三)图书期刊和自媒体等编辑工作,主要参与完成《云南文物》、“学习强国”平台、自媒体推文等工作。
叶之声副研究馆员
叶之声,女,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云南省博物馆信息影像部副主任。长期从事博物馆新闻推广、线上教育及文博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新媒体传播、文物活化利用及信息化建设。
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执行主编《云南省博物馆百件精品文物》获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颁发的“云南好书佳作奖”;负责云南省博物馆十余个自媒体账号的创建、策划、审定,获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等单位颁发的集体荣誉10余项。
陈亮副研究馆员
陈亮,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2008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期从事馆藏杂项文物及工艺品的研究与鉴定、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博物馆各类大型展览的展览策展及展示设计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古滇国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数字化研究及其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研究。
主持完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古滇青铜器装饰纹样及其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项目;参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斑铜、剑川木雕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云南白族木雕艺术研究》《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等多个省级项目。
完成云南省博物馆大型原创展《1158+云南最美逆行者--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展》第四部分展览大纲的撰写及巨型手绘墙墙画的设计工作。参与完成《云南革命军事馆展陈大纲》--“云南革命军事馆序厅《云岭风云垂青史》”的大纲撰写工作。
国际与国内学术交流:应“泰国国际促进手工艺产业中心(SACICT)”邀请赴曼谷,作为“2019年度国际工艺趋势论坛”五位主讲人之一进行学术交流讲座。连续受邀参加由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主办的“自然·人文·可持续发展--2020第五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以及“介入·创新·美好生活--2022第六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并作学术讲座。
先后在《收藏家》《文物天地》《云南文物》等本专业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胡愚副研究馆员
胡愚,女,副研究馆员,201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4年进入云南省博物馆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以石刻学为主)。
策展:《1158+云南最美逆行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获第四届〈2022〉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景迈山:共生与传承》。
项目: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项目,撰写云南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报告碑刻部分文字。国家文物局全国名碑名刻文物遴选推荐及碑刻石刻文物资源摸底调研项目,撰写云南省碑刻石刻文物资源保护现状摸底调研报告。
论文:《明代戍守云南的蒙古旗军——明故贴公士弘墓志铭考》《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4期。《云南广南牡宜东汉墓出土竹简释读》《中国简帛学刊(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曾天华副研究馆员
曾天华,男,2005年至2012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2014年至今任职于云南省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文物保管与研究、展览策划。
在《美术学报》《中国书画》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合著书稿2本,完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策划《金笺宝篆红泥印——云南省博物馆藏缪嘉惠作品展》《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等多个原创展览。
郭相奇副研究馆员
郭相奇,男,主要从事博物馆展览策划和古生物科普工作。
教育经历:
2003—2007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学士。
2009—2012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硕士。
展览策划:
2015年,参与策划云南省博物馆常设展览《远古云南》。
2020年,参与策划云南省博物馆原创展览《摩梭MOSO:家庭·婚姻·对话》。
2021年,策划云南省博物馆原创展览《似水“牛”年——2021辛丑新春牛文化特展》。
2021年,参与策划中共云南省委主办、云南省博物馆展出的原创展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就展》。
2022年,策划昆明市博物馆常设展览《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
2024年至今,策划云南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新《远古云南》”(筹备中)。
活动策划:
2017—2024年,策划云南省博物馆“化石猎人营地”长期活动,举办活动216期。
2023—2025年,策划云南省博物馆“展览研习社”长期活动,举办活动14期。
代表成果:
郭相奇. 论博物馆展览中的公众参与活动策划——以《摩梭Moso:婚姻、家庭、对话》展览为例. 中国民族博览, 2023(12上), 238–240.
郭相奇. 时空中的抚仙湖“虫”. 地球, 2021(1): 70–73.
郭相奇. 《似水牛年》策展人手记. 175–193.《似水“牛”年之云博话牛》云南省博物馆编,云南美术出版社,2021.
郭相奇. 探索·热爱·分享——试论公众参与博物馆的新模式. 科普研究, 2019(4): 76–81.
郭相奇. 云南早期有颌类化石形态学研究新进展. 云南地质, 2019(2): 162–175.
郭相奇. 云南省博物馆化石藏品中英文编号方法和收藏方向探讨. 云南文物, 2019(1), 91–100.
Guo Xiangqi, Xu Li, Jia Songhai, 2018. Morphological and phylogenetic study based on new materials of Anchiornis huxleyi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Jianchang, Western Liaoning,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92(1): 1–15.
郭相奇, 韩建刚, 姬书安, 2012. 辽西及邻区中侏罗世燕辽生物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进展. 地质通报, 31(6): 735–742.
王青副研究馆员
王青,女,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20世纪艺术研究。
201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云南省博物馆工作至今,从事文物保管、研究及展览策划等工作。
主要学术成果:
原创展览:
《不负丹青——刘傅辉艺术作品文献展》(主持策划);
《追寻香格里拉——青藏高原东麓的迁徙史诗与流动对话》(参与策划);
《高原双杰 从塞纳河到盘龙江——廖新学、刘自鸣的艺术之路》(参与策划);
《廖新学美术馆展览》(参与策划)。
论文及著作:
《担当的“无声诗”——“士大夫绘画”对担当艺术思想的影响》发表于《中国书画》,2020年10月;
《不负丹青——云南省博物馆藏刘傅辉作品集》2023年5月;
《新派,老调,独成一家——周霖的书画艺术》发表于《中国书画》,2023年8月。